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正式实施规范人脸识别应用

       11月1日,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,个人信息安全将得到全方位保护。筑牢信息使用的安全边界,需要监管体系、企业责任与用户意识等层面的共同推进。据了解,隐私政策被认为是网络服务提供者(企业)与用户之间的合同,用于声明企业如何收集、使用以及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。

       11月1日,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,个人信息安全将得到全方位保护。筑牢信息使用的安全边界,需要监管体系、企业责任与用户意识等层面的共同推进。

个人信息保护法

  随着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,各类手机App、应用小程序,已经成为人们社交、日常生活、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那么,海量的个人信息都被存储到了哪里?

      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数据安全法,还有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,都要求企业提升数据安全管控能力。不过,技术的持续发展,对企业数据安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不同企业的数据安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,导致部分用户的个人信息依然面临被非法获取、滥用、泄露等风险。

      网络安全法规定,网络运营者收集、使用个人信息,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。收集个人信息的范围,应当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直接关联,不能超出这个必要的范围。同时,收集用户的敏感个人信息时,应当经过用户的明示同意,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默认勾选用户协议这种一揽子方式。

      一些应用程序存在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,例如,收集过多个人信息、过度索取权限、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、私自向第三方共享用户信息,以及无法注销账号等。

      《信息安全技术 个人信息安全规范》指出,收集个人信息后个人信息处理者宜立即进行去标识化处理。不过,在大数据时代,如果数据存储不当或者访问、使用权限管理不严格,借助数据挖掘、关联匹配技术,经过去标识化处理的信息,仍然有暴露个人敏感身份信息的风险。为防范这些风险,应借助法律手段严格规范互联网公司收集、存储、共享、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,即便是关联公司之间也应只共享必要的个人信息。

       据了解,隐私政策被认为是网络服务提供者(企业)与用户之间的合同,用于声明企业如何收集、使用以及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。(人民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