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利首发AI BOX推出真AI座舱

吉利推出AI Box,引领智能座舱新变革
吉利发布全新AI Box,突破智能座舱算力限制——在2025年的今天,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其最新研发成果:AI Box。这一独立的AI计算单元旨在解决智能座舱长期以来面临的算力不足问题,实现70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的端侧运行,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。
算力瓶颈与芯片局限:AI座舱的“天花板”
在智能化早期,车企普遍将智能化等同于功能集成:更快的语音识别,更丰富的应用生态,更炫的UI界面。然而,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,传统模式暴露出两个根本性问题:
- 交互僵化:语音识别常常只能执行固定指令,缺乏对语境和情感的理解。
- 功能孤岛:不同应用间缺乏联动,用户体验碎片化。
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算力不足。车规级芯片虽然具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,但受限于散热、成本和功耗,其算力通常只能支撑轻量化模型。随着大模型在语音、视觉和多模态方向的发展,车端的算力需求出现了几何级增长。以70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为例,如果完全依赖传统芯片运行,运算速度和能效都会严重不足,甚至无法满足实时交互的基本要求。
AIBox的创新设计与优势
吉利选择的路径是通过AI Box打开了一条新通道。所谓AI Box,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AI计算单元。它并不依赖传统车规芯片的封闭架构,而是作为外接模块为座舱提供高性能算力。这种设计有几个关键价值:
- 算力突破:通过AI Box,吉利实现了端侧运行70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。这意味着车辆可以不依赖云端,就能完成复杂的语音理解、图像识别和多任务执行。
- 带宽释放:AI Box不仅提升了算力,也拓宽了座舱内部的数据通道,让语音、视觉、导航等多源信息能够更快整合,避免“信息堵车”。
- 灵活升级:不同于车规芯片一旦固化便难以迭代,AI Box具备更高的替换与升级灵活性。这意味着随着模型规模的扩大,用户可以通过模块升级来持续获得最新体验,而不必等待换车。
车端与云端的算力协同
单有AI Box,还不足以构成完整的智能化体验。吉利提出的“老师傅+大管家”模式,实际上是车端算力与云端算力的协同逻辑。
- 云端算力(老师傅):拥有庞大的模型规模和数据储备,能够持续学习与更新。它是知识与经验的源泉。
- 车端算力(大管家):则是实时交互的执行者,负责即时响应与安全控制。它是用户日常体验的保障。
通过这种分工,吉利既保证了交互的即时性,又保留了云端的学习与更新能力。AI Box的加入,则进一步强化了车端算力,使其具备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,而不是单纯依赖云端。这种模式有两个重要意义:
- 实时性保障:即使在网络不稳定的环境下,车辆依然能够保持高水平的智能交互。
- 体验一致性:用户无论在城市还是偏远地区,体验差异都被显著缩小。
换句话说,车端算力的提升,并不是为了取代云端,而是为了与云端形成更高效的协同关系。算力不是终点,而是体验的起点。
未来展望与留学趋势
吉利的AI Box与算力协同模式,让大模型真正落地座舱,算力不再是制约用户体验的枷锁,而成为推动智能体Eva诞生的身体。未来智能座舱的竞争,是谁能率先解决算力与芯片的结构性矛盾。吉利选择了“绕开芯片,重构算力”,给出了一个完整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