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智慧监管”24小时守护食品安全 消费者手机“云监工”引围观

  3月18日,在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食堂里,厨师长李月咸正在备菜。食堂大厅的显示屏上,9个不同角度的摄像头画面实时呈现后厨情况。这样的监控画面,也通过“香城食安”微信小程序,出现在学生家长张彦的手机上。

 “民以食为天”,舌尖上的安全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。你购买的蔬菜是否农残超标?你就餐的饭馆是否健康卫生?在咸宁,一个二维码就可追溯食品源头,一部手机就可围观餐馆后厨。一张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大网正在织就。

  线上可围观,消费者手机“云监工”

  3月18日,在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食堂里,厨师长李月咸正在备菜。食堂大厅的显示屏上,9个不同角度的摄像头画面实时呈现后厨情况。这样的监控画面,也通过“香城食安”微信小程序,出现在学生家长张彦的手机上。

咸宁智慧监管

  “去年开始,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在我校应用,通过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监管。”该校食品安全管理员黄万里说,摄像头还会对画面进行抓取、分析,一旦有异常行动、违规操作,相关信息会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推送给食品安全管理员和监管部门。

  同时,该系统还有证照管理、隐患管理、台账管理、仓储管理等多个功能。“所有环节都可视、可追溯,有了这个系统,校园食品安全多了一道屏障,多了一份安全。”黄万里说。

  与此同时,在华信农贸批发市场,正在买菜的付女士接过商贩递来的小票,用手机扫描小票上的二维码,菜品的来源、检测信息等一一显示。

  “这是我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的一部分,这里各摊位配备了智能溯源秤,通过‘一户一屏一秤一票’可对每件商品精准追踪溯源。”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胡林红称,2019年以来,我市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第三方智慧监管,在实施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的基础上,升级打造“互联网+食品智慧监管系统”,提高食品安全监督质效。

  防范新风险,食安监管有了“最强大脑”

  这个被频频提及的“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”是什么?它的“身影”为何无处不在?

  “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是利用‘互联网+’思维,将物联网、AI智能、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与食品安全监管融合的产物。”胡林红称,它由一个机制(食品安全常态化协管机制)、一个平台(市场监督智慧化管理平台)、一个中心(食品安全监控指挥中心)、一个终端(移动执法终端)组成。

  智慧系统的建设具体分三部分实施:一是通过在餐饮单位后厨安装摄像头实现全程可视化、透明化;二是采用AI、物联网等技术,对食品安全做数据抓取及分析,实时监测食安隐患并作出预警;三是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,通过平台线上、线下结合的方式,对餐饮经营主体进行巡查监督。

  “建设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是落实‘实施健康中国’和‘食品安全’战略,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,提升人们幸福感的重要举措。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,随着各种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层出不穷,食品安全风险日趋多样化,基层监管力量有限,已难以满足新时期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需求。因此,我市主动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,通过构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,实现“职能倍加、人员倍减、效率倍增、业绩倍优”的工作目标,形成政府监管、企业自律、百姓参与的“三位一体”社会共治共享智慧监管新模式。

  质效双提升,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

  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实际应用如何?相较于传统的监管模式有何优点?在新建成的全省首个食安科技馆里,记者有了直观感受。

  “呼叫温泉中队,请回答。” 在科技馆内的大屏上,市区各餐饮单位的后厨监控实时滚动。工作人员通过系统联系正在咸宁万达广场巡查的温泉中队发出指令,不一会,大屏上就回传出温泉中队执法记录仪的画面。整个监督执法过程高效、透明。

  “不管是后厨洁净程度、人员健康证明,还是商户晨检情况、消毒设备使用等,系统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,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,形成全时段监控、即时处置监管。” 胡林红称,智慧监管系统的应用,改变了传统的人海战术,将事后举证转变为事前预警、事中干预,把食品安全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。通过发现问题、整改问题,形成餐饮商户食品安全隐患闭环,提升我市餐饮行业整体食品安全水平。

  目前,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在市区覆盖餐饮商户(包含社会餐饮、学校食堂、企业食堂、机关食堂及养老院等重点餐饮单位)超1500家;餐饮商户可视化厨房打造近1200多家,后厨接入智能摄像头2200多路。系统还获评全国“2020年度(智慧市场监管)最佳创新驱动实践奖” 。

  据了解,下一步,该系统将在全市推广,实现区域全覆盖。目前已有部分县市开始应用。近期,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手机应用软件也将上市。